【乌鲁木齐文化生活节】高新区(新市区):田间地头变课堂 假期乡村研学游火爆
在课堂上书本是学生的天地,而在研学中“天地”自然变成孩子们的书本。“双节”假期,许多家长带孩子走进乡村、亲近自然,开启了挖红薯、收稻谷、摘苹果、采野菜的研学之旅。
小朋友们在六十户乡塞外水乡有机农场挖红薯
小朋友手举超大红薯,展示劳动成果
10月5日,在高新区(新市区)六十户乡塞外水乡有机农场红薯基地,随着一声令下,小朋友们争先跑进田埂,瞄准目标,拿起铁铲、蹲下身子开始挖红薯。今年4岁的刘梓彤挖出一个超大的红薯,向站在地头的妈妈展示劳动成果,母女俩相视而笑,农场工作人员拍照记录下这一温馨时刻。
这是“双节”期间,六十户乡塞外水乡有机农场迎来的其中一支研学队伍,像这样由十几个家庭组成的研学团队,农场平均每天接待1—2个。塞外水乡有机农场负责人张翠丽说:“亲子研学活动是我们的核心项目,根据时令、节日,平均每周都会推出新的课程。”
晚秋,稻田美景浓郁如画。10月4日,十几名家长带着孩子跟随研学导师,一路从农耕体验到果蔬采摘,一天下来玩得不亦乐乎、流连忘返。
在六十户乡塞外水乡有机农场,家长和小朋友体验扎稻草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今天孩子不仅认识了水稻,还体验了收割、晾晒、打麦、磨面的全过程,在研学导师的指导下制作了研学日记,动手扎了稻草人,这种体验对他来说不仅新奇,更有意义。”家住市区的周荣趁着“双节”假期报名了这次的亲子研学活动,孩子从市区走进田野,踩进湿软的泥浆中,才知道想把水稻秧苗种得又直又均匀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在六亩半手作文创园,小朋友们体验植物拓染
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研学不仅能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能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融合。原生态乡村风貌、距离市区较近,成为高新区(新市区)青格达湖乡六亩半手作文创园掀起“研学热潮”的部分原因。
“我们从市区过来,开车路程40分钟,很方便。”家长王黎说,往年假期旅游,跑到名胜景区都是人挤人,今年换个方式,家长休闲惬意,孩子在玩中也能学到知识,一举两得。
捡拾一片落叶,采撷一枚秋果,吟诵一首秋词,制作一幅树叶画。六亩半手作文创园推出的“树叶画”主题研学课程,颇受小朋友喜爱。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认真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发挥想象力,交流自己的创意,将收集到的各式落叶裁剪成需要的形状,大胆地拼贴出造型各异的图案,将片片落叶变成了一幅幅精致的树叶贴画创意作品。
“这样的课程非常有意思,孩子带着奇思妙想探秘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多彩、芬芳和生机,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她的观察、动手、环保等各项能力和意识。”家长陈东说,六亩半手作文创园的植物拓染、树枝制作小人国摆件等课程他和孩子也都非常喜欢。
六亩半手作文创园负责人韩玮说,园区除了能为游客提供休闲、餐饮等服务,也为孩子们准备了各项能够沉浸式体验的活动,包括植物扎染、农作物种植、动物喂养、观察写生等,希望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更接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来源:文 区委宣传部 于秀
编辑:姬婷婷
排版:许艺
审核:于国伟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