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要闻】“7+1+N技术转移联盟”签约落地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打造聚智赋能产业升级新引擎
6月14日,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新疆大学、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新疆金正实业集团等单位共同承办的“天山对话:推动新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大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与工信部直属七所高校科研(技术转移)部门正式签署“7+1+N技术转移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区校合作向更宽领域、更多维度、更高层次迈进。
活动现场。
根据协议,“7+1+N技术转移联盟”由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牵头,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7所工信部直属高校科研(技术转移)部门及优质科技创新企业、科研机构及创新团队共同参与建设。技术转移联盟依托新疆“十大产业”集群,聚焦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将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人才交流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构建全方位、可持续合作共赢关系,共同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与工信部直属七所高校科研(技术转移)部门签署“7+1+N技术转移联盟”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技术转移联盟还将致力于搭建常态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高校的科研团队将深入企业,针对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进程。同时,通过定期举办技术研讨会、项目对接会等活动,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为高校科研成果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西北工业大学科研院综合处处长牛振喜说,学校在低空经济、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方面积累了一批高新技术和成果,希望通过组建技术转移联盟,让更多的技术和成果能够落地新疆、落地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特别是围绕新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规划,能通过联盟尽快实现项目、成果和产业的广泛合作,更好帮助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实现学校的学科发展。
近年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持续提升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辖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6家,总量位列自治区各地州、全市各区(县)首位。此次与工信部直属七所高校科研(技术转移)部门合作,将为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更好地吸引和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注入崭新活力。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管委会副主任、副区长丁强表示,签署合作协议将打造高校支持地方发展建设,地方助推校企合作共赢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今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将全力为联盟的运行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确保各项合作项目顺利推进。同时,也希望通过联盟的带动,吸引更多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到新疆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中来,加速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深度转化,共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高地,为新疆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当天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相关领导还前往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高新人才大厦、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等地参访调研,围绕国防科技、基础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展开深度交流,为推动高校院所与地方更深层次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文/图 高新区(新市区)融媒体中心 姬婷婷
视 频 高新区(新市区)融媒体中心 海萨尔·努尔扎提 尕永霞
编辑:于国伟
排版:马媛
审核:于国伟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