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进行时】有些习惯已经养成 有些变化正在发生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乌鲁木齐市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扫描
3月23日,乌鲁木齐市第109中学,二年级(3)班班主任老师张莉莉和同学们一起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记者王畅彤摄)
3月23日,在经开区(头屯河区)文体中心游泳馆,工作人员正在对公共设施擦拭消毒。 (记者唐红梅摄)
新疆网讯(记者王艳红盖煜郭玲李凯 唐红梅 郭军鸽马婷王璇刘薇陈彦仿王畅彤李晓青)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打疫苗、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公勺公筷、快递消杀、就医出游预约等等,这些文明、卫生、科学的习惯,正成为乌鲁木齐市市民文明生活新风尚。
外出口罩成“标配”开窗通风勤消毒
外出佩戴口罩、咳嗽喷嚏遮住口鼻、开窗通风勤洗手、预防接种按照程序、接收快递做好消杀……这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已悄然成为乌鲁木齐市居民的日常。
“以前父母出门时,都是我反复叮嘱他们要戴好口罩,现在他们比我讲究,不仅随身带备用口罩,出门回来都是先洗手,家里也时常通风消毒。”市民杜永兰说,现在外出,口罩是标配,除了吃饭、喝水,其他外出时间都要戴好,这不仅保护自己,也是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保护公众安全的有效举措,更体现了市民的公德修养与文明。
戴上一次性手套、用自带的酒精小喷瓶喷洒快递盒的表面,这是市民庞莉日常取快递的状态。
“现在取快递都会先消毒,快递外包装也尽量不带回家里。”庞莉说,除了取快递,平时外出时也会随身带免洗消毒洗手液,保持手部清洁。
70岁的李金生是水磨沟区鸿园南路东社区居民,去年乌鲁木齐市有序推进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他和妻子主动参与接种,目前,两人都完成全程接种并接种加强针。
“现在有了疫苗保护,外出再做好个人防护,双重保障心里更踏实了。”李金生说。
3月23日午休时间,市第109中学小学部教学楼内,二年级(3)班班主任张莉莉带着同学们一起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同学们都已经养成了正确洗手的好习惯,有的孩子回去将‘七步洗手法’教给了爸爸妈妈,发挥了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张莉莉说,从同学们一年级入学开始,学校就教孩子们正确洗手、佩戴口罩等,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公勺公筷护安全引领餐桌新风尚
餐桌举止非小事,一勺一筷见文明。围桌共食是我们的传统饮食习惯,而如今,从家里的餐桌到外出就餐,使用公筷公勺已成普遍现象。
“我们家吃饭时每个人都固定用自己的餐具。”家住天山区跃进街附近的居民艾尼瓦尔·艾买提说。
在天山万科广场的餐饮大厅,四处都有“公筷公勺”的宣传海报。
“我们要求各家餐饮店做好宣传工作,每个大盘菜上均备有公筷,引导食客健康饮食。”天山万科广场负责人徐安琪说。
在乌鲁木齐县农(牧)家乐,公筷公勺成了餐桌标配。
“您好,这是我们提供的公筷公勺,请放心使用。”在水西沟镇大庙村的老马生态园农家乐里,老板马学兵细心地为即将端上餐桌的每一道菜放上公筷公勺,并温馨提示。
“使用公筷公勺,既干净又卫生,是对我们的健康负责。”顾客李乐宝说,现在一家人在家也会使用公筷,每个人都有不同餐具,也比较好区分。
就诊不忘先预约游玩记得要错峰
3月23日12时许,市民王莉莎带着4岁的女儿来到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向分诊护士出示了手机中的预约信息,挂号就诊。
“以前看病,都是一大早带着孩子来排队挂号、候诊,一上午都在医院里。”王莉莎说,如今使用医院的微信服务号预约,只要按着预约时间,提前15分钟到医院即可正常就诊。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充值、查看报告,缩短了在医院逗留的时间,就诊更加高效、安全。
该院门诊部护士长李娜介绍,医院开通了多种预约渠道,除线上预约之外,还为老年患者保留了电话预约,目前门诊患者中80%为预约就诊。
出门同样可以先预约,越来越多的游客觉得手机预约景区、公园等非常方便。
“乐游乌鲁木齐微信平台,不到一分钟就可以预约好景区。”市民张烁说,他每次都是用手机预约好再出行。
张烁介绍,乐游乌鲁木齐平台里不仅可以预约天山大峡谷、红光山、天山野生动物园等景区门票,还可以预约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场馆门票,每天余票、已预约人数等信息一目了然,非常方便。
以天山大峡谷为例,17时显示3月23日当天已经约满,游客就可以提前预约周四游览,方便景区开展接待工作。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个人防护不松懈
3月23日,家住经开区(头屯河区)高铁片区的肖秀丽和朋友到经开万达购物。在入口处,她们主动打开行程码,接受测温后进入商城。
商场内,不时可见工作人员用消毒液擦拭着门把手、电梯扶手等处,还用消毒水循环清扫地面。
“商场做好了消杀,购物更放心,我们自己也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肖秀丽说,现在不管是去银行、医院、商场超市,还是去学校接孩子,在公共场所都会自觉做好个人防护。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商场的奶茶店,工作人员也会提醒顾客,扫码点餐,快到取餐时间再到店领取,避免排队,同时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
同样,在一些运动场馆、游泳馆,市民也主动做好个人防疫。每天19时,很多市民都会到乌鲁木齐奥体中心健身,只要不在运动状态,大家都佩戴着口罩。
3月23日,市民刘雅丽带着9岁的儿子来打羽毛球。休息时间,母子俩拿出口罩佩戴好,在休息区就座。
刘雅丽说,随时随地做好个人防护,是对自己和亲友负责,也是为疫情防控助力。
来源:新疆网
转载网站: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