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新市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信息
高新区(新市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信息
一、坚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以教育科研活动为抓手,有力提升我区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加强教研及课堂教育改革。召开教育系统中小学学科教师现状分析会,对全区27所小学开展质量监测,深入学校开展听课、调研,查找问题,补齐短板。制定《2022年高新区(新市区)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做好文化宣教送“学”、送“书”活动。二是加强线上教学质量。开展了“基于新课程改革及线上教学背景下”的学科教材分析、集体备课、单元整体教学系列云上联盟研培活动,督促学校按要求安排时间控制课时时长,确保线上教学工作科学有序、保质保量。针对家中没有电脑、父母不在家等困难学生,各校采取“一生一策”,利用通电话与学生联系进行答疑解惑,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学习生活中进行关心关爱。三是深化课后服务“5+2”模式。强化教师备课和校本教研,组织开展区、校两级作业设计征集活动,覆盖义务教育段所有学科。在保证完成作业的一小时外,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异彩纷呈的活动课程,通过实施“走班制”落实分层课业辅导,多样化社团自主选择“兴趣+特长”培养,开设京剧、课本剧、空竹等符合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的课后特色活动,学生天性得到释放、能力得到锻炼。四是做好我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全区“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2.0培训以及课后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引领带头作用,组织多所学校参与第二十三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AI创新编程等活动;开展“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录像课”评选工作、全区中小学“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应用大赛。五是发挥督导职能,提升教育核心发展力。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对我区教育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调研和指导,特别对我区迎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验收和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助力我区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二、坚持教育公平公正,提升优质均衡教育发展水平
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乌鲁木齐十大民生实事教育惠民工程我区项目落地,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我区共组建了5个教育集团。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结合实际优化考评指标,科学设置捆绑式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充分发挥文化铸魂育人的作用,坚持“一校一品一特色”,以“书香校园”等品牌特色实验校建设为契机增强牵头校及成员校间的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二是加快学前教育普惠化发展。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及示范园的引领示范作用,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园,完善保教质量评估与监测机制,推动幼小协同、双向衔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三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多措并举深化五个市级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四是深化普通高中多样多元发展。出台推动各类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校园为目标,以构建帮助师生共同成长的和谐校园为落脚点,推进9中、54中、135中学品牌特色建设,积极创建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同时带动区域民办高中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坚持以师德师风为根本,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进一步建立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落实师德师风考核负面清单、师德承诺书和师德档案制度,严肃查处师德师风案件。二是提升领导干部和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实施名校长“领航计划”和校(园)长“远航计划”。三是不断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分配激励机制,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统筹规范教师抽调及培训事宜,让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以优质均衡为抓手,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一是迎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验收工作,针对学前教育资源不足、财政保障不到位、园舍条件达标率低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梳理全区幼儿园核心指标数据,逐一建立台账;聚焦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健全专项经费使用保障机制,落实学前教育奖补资金,严格执行各类教育经费拨付和管理制度;坚持公办民办并举。二是采取“名校+名师”方式推动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深化市第35小学等五个市级集团化办学试点单位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工程,加快我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三是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资金投入的倾斜,提升城乡学校、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二)以改革为突破,积极推动“双减”工作有效落实
一是落实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深化“三全”育人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体育、艺术教育“2+1项目”工程,形成“一学生多技能、一学校多特色、一区域多品牌”体艺新格局。二是继续推进“双减”工作,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坚持校内校外双向发力,加大对非法培训机构的清理整治,在“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在“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强化教师备课和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三是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清理整顿,区“双减”专班牵头对违规补课办班、隐形变异的校外培训等加大联合清查执法力度,取缔违规办学机构,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市场。
(三)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特殊教育“从有到优”发展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做好特殊儿童入学保障服务,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入学率,不断建设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融通、医(康)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完善特殊教育保障与评价机制,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特教资源使用,实现融合教育常态化,特殊教育服务优质化,特殊教育管理智能化,最大程度保证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