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
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
在经济全球化与市场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今天,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已成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石。为积极培育公平竞争文化,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自本周起全面启动公平竞争政策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公平竞争宣传倡导和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全社会公平竞争意识,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什么是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则,指所有市场主体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中,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依据统一的规则进行竞争。
对消费者的益处:公平竞争意味着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权、更优的产品质量、更低的价格和更好地服务。企业为吸引消费者,会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升消费者福利。
对企业的益处:公平竞争为所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凭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而非特殊关系或政策庇护赢得市场的机会。它激励企业不断创新、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
对经济发展的益处:公平竞争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它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吸引投资,提升经济整体效率和韧性,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石。
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该制度要求政策制定机关在出台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前,必须进行公平竞争审查,防止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审查标准包括:
市场准入和退出——不得设置不合理或歧视性条件。
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不得实行歧视性政策或限制流通。
生产经营成本——不得违法给予优惠政策或减免社会保险费用。
生产经营行为——不得强制垄断行为或超越定价权限。
审查程序涵盖自我审查、听取意见、形成结论和定期评估,确保政策公平、透明。
三、新近法律法规解读
近期,我国公平竞争法律体系进行了重要更新和完善,旨在应对新经济业态下的挑战,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清晰的规则指引。
以下是核心法律法规的摘要解读,为您快速把握要点:
法律法规名称 | 核心目标 | 主要新增/修订要点(摘要) | 对企业的主要影响(摘要) |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及实施办法 | 从政策源头预防行政性垄断,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 | 确立增量审查与存量清理双轨机制;细化并强化审查标准;建立联席会议复审与社会监督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纳入政绩考核 | 要求政策制定机关严格自我审查,清理存量政策;为企业创造更公平的政策环境,减少歧视性待遇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 应对数字经济新问题,整治“内卷式”竞争,强化事前预防与公平竞争导向,保护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权益 | 禁止平台强制“二选一”或强制低价销售;强化数据权益保护,禁止欺诈、侵入等手段获取使用他人数据;商业贿赂“双罚制”(罚行贿也罚受贿);禁止大型企业滥用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提高罚款上限 | 平台经营者需清理强制低价等条款,建立内部举报机制;数据驱动企业需确保数据来源合规;大型企业需审查供应链付款条款,防范商业贿赂风险。 |
《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 | 细化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标准,为平台经济领域的公平竞争提供具体规则指引 | 明确利用技术手段、数据、算法等实施网络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模式(如恶意不兼容、流量劫持、数据爬取等);要求平台建立公平竞争规则和内部监督机制;提供判断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考量因素 | 网络经营者需避免技术手段滥用;平台经营者需制定并执行公平平台规则,及时处置违规行为 |
四、合规建议
政策制定机关:清理存量政策,严格自我审查,引入第三方评估,接受社会监督。
平台经营者:自查整改规则漏洞,建立内部合规机制,规范数据使用,加强监管沟通。
企业:强化合规意识,审查合同协议,完善内部制度,避免恶性竞争。
用户登录